6171-作者:中国4R4P学院『每日益课』

  所有一级领域  所有二级领域

4R4P专业名词术语公式详解 查看更多

R=R4(C):R4原因责任,选择做的,数学特征值为(C/c),R4(C)表示当一件事情发生与自身利益有关时,往往会选择为了组织(他人)而牺牲自己的利益(大我)。比如:公司经济危机,好几个月的工资都没有发,好多同事都离开了,只有小王不离不弃,与公司共进退。

从“大怪物”分析你的责任性格
——记方老师在4R4P全国群的精彩授课

看到这个“大怪物”你第一想法是什么,你通常就是怎样的责任性格:

A,得有多大的力气呀!
B,得离它远一点,太危险!
C,外观很丑/很有气势!
D,这是拿来准备干什么的?


速回(素慧)R2

含义(韩雨)R4

可劲(克兢)R4

健美(建美)R1

老A(葛广忠)R3


素慧是典型的N值的人,我就是第一想法的,要吃多少油呀!多大的力气呀!健美考虑的是这东西对人太危险。


素敏其实是R2与R4与小炎侧重不同,速回完全的内驱动,其实也就是你后来改了一些,但本质是你们一样,关注意识形态后关注结果。


我们群中40%R4,想法超前。


看到物会想它的价值何在,这种价值理性就是决定我们的理性责任分区特征。


晓焱:有什么用应该是目标导向的吧,属于R2吧?


非也!R4人想的更多的是事前,R2的人在乎事后!


想的多也需要看人想哪个环节,人最累的是想事前,一定想通了R4的人就会赋予自己完全投入结果。但通常R4的人会比R2的在事前想的更加周到,R2相对则可能会选择快,所谓的草率。R2事前考虑做与不做不会太犹豫,也就是目的确定比R4早,但一旦达不到,放弃也快!三斧头砍完了,没死赶快逃!


人-物对象关系的建立不是单纯的人与物,每一个人在物理对象面前都会不自觉的与自己的行为联系到一起。好比这个车,如果和自己形成关系,那么有的人就会从功能上考虑,有的人就会从操作上考虑,有的人会从外观考虑,而有的人会思考人类终极最难解的三大问题“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干什么?”


R2容易快速投入,燃烧后一段时间后如果挫败,也最容易放弃。


(韩雨:老师,我觉得我应该是事后,因为我常常会考虑后果。)


含义(韩雨)呀,这就是典型的R4关注的事后的价值所在!


(素慧:我做决定比较快,别人的判断不是基于我做出的判断,感觉自己的选择当下就是正确的,也会全力以赴去做,去做的时候才发现,有些自己纠结的事员工会处理的很好。所以我更加坚信去做,行动更重要。老师,我怎么调整呢,再周全一下?)


不用刻意调整。一个人改变第一步是能够意识到,第二步才是自己不断在大脑中暗示自己,直到能够均衡考虑4R特征特性,其实已经改变了巨大!


内驱动类型分为理念结果型,结果理念型,也就是事前考虑多与事后考虑多的两个不同侧重点。


人的行为承载着四种基本形态特征:制度行为、目标行为、关系行为、理念行为。


比如,看见一个东西,想到的规则条条框框,就是制度行为;看到一朵花,想到送人,就是关系行为;看到孩子,就想到他的学习成绩好不好,就是结果行为;看到4R4P,就会想到有没有用,就是理念行为。在这四种基本行为类型中又会分离出6种逻辑组合行为方式,也就是我们说的双重人格,双重责任性格。


责任性格特征分析不搞迷信,更不对自己性格特征类型耿耿于怀或自恋,所谓责任性格就是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的思考顺序的本质区别。


也就是对制度规则、目标结果、人际关系与思想理念的先后思考的顺序的习惯。比如两个业务员见客户,一个业务员一上来就讲产品性能,而另一个就是天然的喜欢和客户拉拉家常。其实两个都会讲产品性能与拉家常,但就是先后顺序的差别,这就是责任性格的区别。


因为,当你对目标结果关注习惯了,你的大脑第一反应就是这类事,在和他人沟通过程中发现,我太鲁莽了,我应该和人寒暄一下,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就会想尽办法与找闲暇机会让自己与客人搞人际关系。可不料自己又不在行,给人倒杯水吧!太热、太满,居然打翻了,极其尴尬。最后你会说:不好意思,我不擅长人际关系,这是我弱项。


责任性格就是这样给自我塑造模块化了。还有的人不擅长人际沟通,本来想和客户沟通拉近乎,可是问的问题都是自己都无法回答的问题。最后也是尴尬收场,因为我们在乎的还是自己责任性格的特征。比如,N值的人问的客户问题都是客户不太情愿回答的问题或者带有企业商业、管理秘密的话题。

本文责任现象学系统分析

Responsibility phenomenon

责任总公式:R1(-1,0)+R2(0~N)+R3(0,+1)+R4(C/c)=1

所属责任现象:责任第一现象(一个责任主客体)

责任单位:R=R4(C)

本文责任思维模型:理性行动“四做原理”

责任思维工具描述:必须做,努力做,应该做,选择做

文章关键词: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0位亲已答题!

 相关文章 Articles

来自全球各地0位亲的支持,是我最大的责任动力!
Copyright © 2015 ICP备案:沪ICP备14053021号 沪公网安备31011002003955号
责商(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责任动力学研究院
联系电话:15800477474
公司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1076号031幢A90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