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80-作者:中国4R4P学院『每日益课』

  所有一级领域  所有二级领域

4R4P专业名词术语公式详解 查看更多

R=R1(-1):角色在规则下必须做的事,数学逻辑特征值为(-1,0),R1(-1)意思为违反了规则范围内的事情,属于角色责任低阶的表现。比如:公司规定九点上班,小王九点半上班,小王迟到属于必须做的事情没有做到,属于R1(-1)。

马云一段趣事的启发:比能力更重要的,是你的底层系统



马云的趣事
1995年,杭州某电视台做了个测试:找了五六个大汉在马路上撬井盖,想看看是否有人出来制止。
然而,行人个个都视而不见。直到一个名叫马云的杭州市民出现。
那天他骑单车去上班,看见马路边五六个大汉在抬井盖,似乎是要偷去卖,便想制止。 
但是,他意识到自己的太极拳,实战能力有限,于是骑车跑出五百米去找帮手。绕了两圈,找不到警察,路人也不愿意出手。
马云却不甘心, 又返回,一脚踩地,一脚踩在脚踏上,以便开溜,然后手指着对方大喝道:
“你给我抬回去! ”
而当天,他也是唯一一个通过这个测试的路人。

当时的主持人可能不会想到,面前这位干瘦的小伙,日后会成为叱咤风云的马爸爸。
我们可以脑补当时的马云,是如此纠结,竟然跑了四趟。倘若是一般人,一开始会选择无视。就算有心想管,看到“寡不敌众”,也会作罢。
可只有马云与众不同,选择挺身而出,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是因为,人与人的底层系统不同。

什么是人的底层系统?
“人也有底层系统”,这个概念是梁宁提出来的。她被誉为“神一样的产品经理”,与多个互联网大鳄共事过,思想深刻,洞察力很强。
她把人比喻成一部手机,能力只是一个个App,起决定作用的,却是人的底层系统。
底层系统不同,让我们对痛苦的感知也不同。成就最高的那部分人,往往比普通人对痛苦有更高的感知度。
就说马云在“井盖事件”中的表现吧。他纠结,说明他痛苦。偷井盖的行为和他的底层系统不兼容,他无法容忍,所以一定要出面摆平。
而我们大多数人呢,可能不会有这种痛苦感。我们会轻易接受现状,然后安静地走开。
梁宁把底层系统定义为人的情绪,包括愉悦、痛苦、恐惧......
关于这点,我有不同的意见。情绪只是一种表现,是什么让你产生了情绪,这些东西才是底层系统。
就像一个经常鸡鸣狗盗的人,看到有人偷井盖会痛苦吗?一定不会。他可能还会挺开心,因为这启发了他:我怎么没想到这样也能卖钱......
所以,如果让我给底层系统下个定义,那就是:那些驱动你的核心动力。
从马云的经历来看,他的底层系统体现在两个方面:是非观和大局观。

是非观决定你能走多久
BBC曾拍过一部著名的纪录片《人生七年》,横跨了56年。记录了14个孩子从7岁到60多岁的成长经历。
一开始,节目组把这些小朋友约到一个动物园。小朋友们很开心,尤其是看到一只北极熊时,有几个男孩子便拿东西扔向北极熊。
而来自精英阶层的小男孩John,是唯一一个阻止他们的人。

从镜头中,明显可以看出John痛苦的表情。因为那些孩子的行为,和John的底层系统不兼容。
他年纪如此之小,已经有了强烈的是非观。而且他还要付出行动,去捍卫这种是非观。这就是John与其他孩子的不同之处。
若干年后,John也是这些孩子中成就最高的人。他一直希望从政以改变社会。虽然没有如愿,但成为了知名律师,是英国皇室成员的法律代表。
当然,将一个小小的行为与成就挂钩,会显得武断。但是,一个有是非观的人,必然在漫长的岁月中不会迷失自己,因而能走得更远。
地产大佬冯仑说,不搞猫腻活得久;步步高创始人段永平,提倡本分文化;微信之父张小龙说,善良比聪明重要......这些不都是在说这个道理吗?
而一个没有是非观的人,即使成功了,也是昙花一现,很难持久。

有一个比较火的求职节目叫《非你莫属》。求职者展示自己,下面评委都是商界大佬,看中谁就亮灯。
一个小伙登台,他从事销售工作,是连续3年的销售冠军。主持人要求他讲一个具体案例,来体现自己的实力。
他说自己曾用话术引导一个月薪2000的环卫工,花5000多元为孩子购买了一个情商课程。刚刚讲完,全场灭灯。
主持人生气地说:“为了销售你也不能不择手段吧?让一个环卫工人去消费这样的课程,对他的家庭就是一种摧残。”
台下的一位大佬更是尖锐地说:“我不怀疑你的能力,但我不看好你的人品。”
客观来说,成交是销售的责任所在,是不是人品问题,要看过程中有没有欺骗行为。
可是,这小伙却把这事儿当成能力的体现。还堂而皇之地讲出来,这就有问题了。
情商课对一个环节工人的孩子到底有多少帮助,难道销售自己心里没有点数?利用底层人士的无助心理,达成目的,这怎么都不算光彩的事吧?
小伙却洋洋洒洒地宣扬。说明他失去了最基本的是非观,这才是症结所在。
失去了是非观,对错的边界就会变得模糊,底线也会无限下刷。不但自己容易误入歧途,而且带来的示范效应,对社会更是一种灾害......

有次,马云巡查,看到培训课上,一个内部讲师在讲销售,内容是“如何把梳子卖给和尚”。
马云很生气,当场就开除了这个讲师。马云说:和尚明明没需求,你偏要卖给他,那不就是行骗吗?

我研究过马云,他很拽,也很会“忽悠”。不过他确实是一个有是非观的人。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心中有道清晰的界限。
2010年,阿里爆发诚信危机。有人反应淘宝许多销售批量引进骗子店主,马云派人调查。
坐实后,他本来可以低调处理,但还是举起大刀,该处罚的处罚,该送监的送监,甚至当时的CEO卫哲也因此离职。
事后马云说到:我的心很软,但我的刀很快。
你看,也许就是这把是非之刃,才让马云最终功成身退。如果你研究过中国商业史,就知道这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大局观决定你能走多远
一次在乌镇的互联网大会上,马云、雷军等一帮大佬凑齐。
当时雷军的小米手机,卖得如火如荼。雷军先讲话,大谈特谈手机在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
轮到马云讲话时,他冷冷地说到:“空气是不行的,水是不行的,手机再好又有什么用呢?”
雷军一时哑言,场面极其尴尬。

空气、水和手机有什么关系吗?似乎并没有什么关系。马云只是从更高的层面,来定义企业家的责任。
马云的潜台词是:作为有能力的企业家,应该更关注社会的现状问题,而不能把视野只聚焦在自己的产品上。
关于这点,雷军也公开承认,在社会责任方面,他确实要向马云学习。
乍一看,企业家们谈社会责任,显得十分高风亮节。其实深想一下,这也是他们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这些大企业是体系下的既得利益者。如果体系崩坏,他们的损失更大;体系向好,他们才能享有更多的红利。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马云不是比雷军有更强的社会责任感,而是拥有更大的格局观。
如果把格局观比喻成人的底层操作系统,雷军的版本确实高,他的视野是全中国的手机。
所以,小米有可能成为全国最畅销的手机。但是,边界也就在这里了。因为这个底层系统,也就支持他到这里。
而马云呢?版本似乎更高一些,他的视野是整个大环境。所以,他的底层系统也能支持他走得更远。


只谈这些大人物,会让我们很有距离感。其实,作为一个普通个体,你的边界在哪里,也是由你的大局观决定的。
我曾参与过一个大公司的项目。那个项目一开始由“运营部”牵头。由于涉及不少产品方面的内容,组织决定借调“产品部”的小林。
小林很有能力,也很聪明,跟项目组长说:“这项目是运营部牵头,也是他们出面向领导汇报,领导能看出产品部的贡献吗?”
整个项目组,产品部只有小林一人。所以,言外之意是,他的贡献领导能看到吗?
组长说,所有人选都向总经理报备过。大家做了什么,领导心里自然有数。显然,小林并不认可这种说法。
项目期间,投入度很低,很明显是在敷衍。项目组长也没什么办法管,毕竟没有隶属关系。
报告出来后,被总经理大骂一通,说不够全面,要求返工,让“产品部”接手。身在“产品部”的小林,自然就成了核心成员。
这次他铆足了劲,在原来报告的基础上,做了“深度加工”,报告顿时变得十分出彩。
总经理很满意,对产品部和小林提出了表扬。嗯,小林的目的达到了......
不久后,有一次晋升机会,在项目中有突出贡献的小林,自然被HR推荐。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刚刚夸奖过小林的总经理,却不同意。
具体原因,不得而知。有知情者称,总经理回复HR说,这人格局不大,做事可以,做领导还要磨练一下......
我觉得这种说法还是挺可信的。因为那些大领导都是老江湖。就像一个台上的老师,下面学生那点小伎俩,他们心里很清楚,只是点不点破的问题。
而小林的那些小聪明,想必逃不过大领导的法眼,于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小林其实是很典型的一类人。他们随身带着计算器,走到哪里,算到哪里。岂不知,计算器的底层系统,也只能支持他们算算小账。
你想进阶,进行一些复杂运算?不好意思,系统不支持,你的边界,就在这里了。
想起一位老领导的嘱咐,他说:“你想进步,你的格局就要大于你的现状。”仔细想想,还真是如此。


说在最后
看了很多马云的事迹,我一直在琢磨这个牛人到底强在哪里?
诚然,他受到了时运眷顾;他的能力也异常出众;他的感召力,更能惊天地泣鬼神。
然而,能力也好,表现力也罢,只是表面的App。是非观和大局观才是底层操作系统。前者指引方向,后者决定边界。
其实,不仅仅是马云,对于我们每个人,不都是如此吗?
所以,当你野心澎湃,想干一番大事时,劝你先自省一下。检视一下自己的底层系统:看看有没有BUG;再看看版本要不要升级。

本文责任现象学系统分析

Responsibility phenomenon

责任总公式:R1(-1,0)+R2(0~N)+R3(0,+1)+R4(C/c)=1

所属责任现象:责任第一现象(一个责任主客体)

责任单位:R=R1(-1)

本文责任思维模型:理性行动“四做原理”

责任思维工具描述:必须做,努力做,应该做,选择做

文章关键词: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0位亲已答题!

 相关文章 Articles

来自全球各地0位亲的支持,是我最大的责任动力!
Copyright © 2015 ICP备案:沪ICP备14053021号 沪公网安备31011002003955号
责商(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责任动力学研究院
联系电话:15800477474
公司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1076号031幢A90室